close

 

 

踏入電影院前,驚喜的是,旁聽教育廣播電台採訪,楊力州導演已經透露不少關於電影的為什麼?

拍各式題材的電影不稀奇,倒是首次聽見拍攝電影的電影,還是紀錄片的形式

他說「我深信紀錄片有改變社會的能量。」

好奇它怎麼改變?

/

採訪楊導的過程中,第一次見面,不難發現話語中常帶著溫柔的堅定。

紀錄片是他想做且擅長的事,長期而言並不能糊口

「做的每件事盡量對這社會有意義」楊力州導演分享即使商業廣告,也想做像遠傳_讓愛遠傳等作品

其實都是選擇,實踐自己的從一而終

/

橫跨50年台灣電影的紀錄片《我們的那時此刻》

題材多元龐大,卻可以帶著簡單的心進院欣賞

述說著跨時代共同記憶,分享化解對立。

 

愛情。

愛國。

愛鄉。

社會醜陋。

擁抱國際。

 

加上三種不同時代脈絡下,人生故事與電影背景融合為一,一群可愛的台灣小人物們

一種由下而上的觀點

/

 

老實說紀錄片中,9成出現的電影都離這世代滿遙遠

我連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只知道卻沒看過

相信只要理解而非嘲笑,一切不會過於陌生

 

最後,你會發現

電影從替國家政治宣傳

走到替社會底層發聲是多麼可貴

 

然後珍惜所擁有的當今,即使還有漫漫長路得走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紀錄片 時代背景 理解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LALA0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